教育资讯

“高考状元”炒作背后的“利益攸关者”竞相为中国教育GDP在地方上的比拼添砖加瓦。教育部有意弱化“高考状元”,宗旨是为教育公平做舆论准备。不过,多年形成的“高考经济”的“利益链”以及由此产生的激励机制并不是靠行政命令就能消除的。

           

“谁是状元?”

           

“文理科最高分是谁?他们在哪?”

           

以往,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各省、各市乃至各区县的第一名都会被公众和媒体追捧。

           

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严禁炒作高考状元”,今年的舆论场中也鲜见对“状元”的报道。但人们对“状元”的好奇心并未减少,有些学校和地区利用各种方法,疯狂暗示……

1000.jpg

教育部严禁炒作“高考状元”

           

随着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各地进入了高考“放榜时间”。

           

6月23日,教育部发文部署进一步做好考生志愿填报服务工作。文件中提到,严禁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复读生”等信息。

           

其实,关于这一点已经说了很多年。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已经对这种现象说不,且每年高考都会一再重申,今年以来,更是强调了不下3次。

           

早在今年2月印发的《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教育部就要求各地各校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严禁通过任何形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

           

3月,六部门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中再次明确,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公布、不炒作“中高考状元”、升学率。

           

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年年都在强调,但这似乎并不能减少人们的好奇心。

3256.jpg

资料图:2021年高考,甘肃考生走出考场。闫姣 摄

           

三令五申下,竟有人玩儿起了文字游戏

           

所谓“十年寒窗苦读日,一朝金榜题名时”,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取得第一名,不仅是考生会高兴,其母校、所在城市都会觉得“与有荣焉”。

           

在当下禁止炒作“高考状元”的背景下,人们想尽办法,疯狂暗示“他就是状元”! 种种堪称艺术的表达方式,再一次证明中华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656.png

在江西,名为“抚州在线”的公众号在公布江西分数线的同时,还特意点出了“考得比较好的两个人”的成绩和学校,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大家都懂得……

           

耐人琢磨的表述也激起了网友的创作灵感。

65.jpg

截至发稿,记者发现上述公众号已将文章删除。

           

不过,同类用法已经在媒体中实现应用。

           

标题中没有一个字联系到“高考状元”,但到底发生了什么,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除了不准炒作“高考状元”,炒作“高考升学率”也是不可以的。于是,有地方给大家出了一道算术题。

989652.jpg

           

这份网传的某中学喜报显示,已知该校2021年应届872人参加高考,一本789人,本科859人,请问,该校一本率是多少?本科率是多少?

0.gif

顶级反炒作?

           

校方:我校成绩优异 网传信息非官宣

           

除了上述“行为艺术”之外,还有一张聊天截图流传了出来。

54165.jpg



截图中,广西柳州铁一中学上演了什么叫做当代“此地无银三百两”。

           

同样,网友举一反三进行了造句练习:

888.jpg

也有网友说,这是该校精心策划的宣传方案,但是我没有证据。

           

毕竟,在吃瓜群众把这当笑话四处散布的时候,全国人民都知道“考得比较好的两位同学”都在这所学校了。

333.jpg

 不过,这张截图已被官方“辟谣”。6月24日,柳州铁一中学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严正声明,表示“网络上出现和我校高考相关的信息,均非我校官方发布”。

336.png

         

网友评论:不炒高考“状元” 炒“最强王者”

           

对于上述种种现象,有网友一言蔽之:

           

对于禁止炒作“高考状元”这件事,有不少网友表示支持,认为这样可以防止培训机构、自媒体等炒作制造焦虑。

999.jpg

但有人并不完全赞同这一禁令。清华大学李锋亮副教授的观点是:这样的禁令可能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

           

禁止宣传高考状元,只会加剧阶级固化

           

高考在我国的功效有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效是让弱势阶层的子女有较大概率实现自身社会阶层的上升,进而促进社会流动。

           

如果不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那么通过宣传高考的什么,能让基层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感受到高考改变命运的功效呢?

           

如果基层家庭对高考实现社会流动的功效很难有简单、直接的认识,就会进一步滋生“学习无用论”,这会让基层家庭更难通过高考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进而加剧目前被普遍担忧的社会阶层的固化

           

与其简单禁止,不如想办法减少负面行为!

           

李教授也深知近年来宣传“高考状元”的确有很多“过火”行为,间接引发了一系列负面行为,招致了很多社会反感。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就简单禁止对“高考状元”的宣传,而应该想办法降低这些和“高考状元”相关的负面行为

3214.jpg

吉林长春,一中考考场外,六位今年的高考生举牌销售“状元笔记”,家长纷纷前来购买、询问。据悉,贩卖笔记的六名学生中,有五人考上清华,一人接到港大录取通知书。蒋盛松/东方IC

           

李教授认为,不但不应该禁止“宣传状元”“宣传升学率”,相反,还要适当地加强相关宣传

           

针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行为,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加以精准解决,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搞一刀切,更不能简单禁止“宣传状元”。

           

否则,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可能会更加长久,危害更根本、更严重,有“自毁长城”之嫌。

           

不少网友也认为成绩好应当被夸奖,适当宣传、奖励还能激励后来人。

           

被疯狂暗示的中高考状现象怎么看?



           



新闻资讯
更多

城市选择

澳门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江西省:
青海省:
甘肃省:
陕西省:
山西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海南省:
广东省:
福建省:
浙江省:
安徽省:
江苏省:
山东省:
河北省: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重庆:
天津:
上海:
北京:
客服中心
在线-微信客服扫一扫不用添加好友,你好:欢迎了解
技术支持: 淘福 | 管理登录
seo seo